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(唯物论)
物质:
含义:不依赖于的人意识,并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。(反应了物质的第一性和可知性)
唯一特性:客观实在性
根本属性:运动
物质第一性:即世界统一于物质:①自然界是物质的。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。③意识是物质的产物、反映。
意识:
含义:特指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。
意识的能动作用:含义: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所特有的,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。表现:①认识世界:不但能认识事物的现象,而且能通过现象看本质②改造世界: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。
意识的第二性:(1)从产生看:是物质的产物 ①自然界的产物。②社会的产物。(2)从生理基础看:是人脑的机能。(3)从内容看:任何意识内容都是物质的反映,不能凭空产生。
物质意识辩证原理:
物质决定意识,物质第一性,意识第二性,先有物质后有意识,同时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反作用,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。这就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主观符合客观,同时要用正确意识指导实践。(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,物质决定意识)
运动:
含义:标志着一切事物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,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,是物质的存在方式。
基本形态:五种(机构运动、物理运动、化学运动、生命运动、社会运动):①低级到高级,高级包含低级,低不包含高;②低高级可以相互转化。
运动与物质关系:①运动是物质的,割裂 犯唯心主义;②物质是运动的,割裂犯形而上学。
静止的含义:是 运动的特殊状态。静止的两种情形:①空间位置保持相对不变②事物的性质保持不变
运动与静止辩证统一关系(原理):事物是动中有静、静中有动,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,(方法论) 要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统一观点看问题。
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:时间和空间
时间:含义:物质运动的持续性;特点:一维性
空间:含义:物质运动的广延性;特点:三维性
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、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
规律:
含义: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、本质的、必然的联系。 特点:客观性、普遍性、重复性
普遍性:任何运动都有规律
客观性: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
重复性:只要条件具备,规律所表现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
规律的客观性与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(原理在前面)方法论:实事求是